中国宋代五彩遍装古建筑彩画详解

宋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,其建筑艺术与技术水平在群体规划、造型设计、木构体系、内檐装修及装饰工艺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,建筑史学界普遍认为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,而宋代建筑成就不仅体现在现存的大量寺塔、墓葬等实体遗构上,更以李诫编纂的《营造法式》这一建筑技术典籍的确立为重要标志,这部成书于北宋年间的科学文献,为现代系统认知宋代建筑彩画艺术提供了关键性的理论支撑。 宋代建筑彩画艺术在《营造法式》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,五彩遍装”作为等级最高的装饰类型,展现了宋代建筑彩画的集大成者,这种装饰手法不仅覆盖了梁、柱、额、斗、椽、连檐、屋面板、眼壁板及平棋等全部木构件表面,还通过多重色彩叠加与金属质感相融合的装饰手法,充分彰显了宋代宫廷建筑追求极致华美的审美取向。 宋代建筑彩画在装饰母题系统上全面而丰富,涵盖了花卉、琐纹、飞仙、飞禽、走兽、人物、云纹七大类别,叠晕技法在此达到四层晕染的巅峰,以青色系为例,由浅至深依次为青华(浅蓝)、三青、二青、大青四阶,大青内施墨线压心,青华外缘加白线勾勒,构件边棱遵循“由深至浅”的退晕法则,而内部纹样则反向运用“由浅至深”的晕染逻辑,形成独特的立体视效。 宋代建筑彩画在柱、梁、额枋、铺作、椽部、平棋、栱眼壁等各个组件上均有精细的装饰工艺,柱体装饰采用三段式构造,梁体工艺尤为精密,额枋装饰遵循“框架构图”原则,铺作体系因构件体量限制,虽沿用梁额叠晕技法,但舍弃飞禽走兽等复杂写生画,以精简纹样保持构件装饰的清晰度,椽部装饰则展现圆形断面的特殊处理,平棋装饰严格遵循模数化布局,按方形或长方形格网配置标准图案。

本文仅对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记载的“五彩遍装”进行了分享,下期将继续分享其他类型的建筑彩画,敬请期待。

主要参考资料:

  1. 《中国古建筑彩画》——孙大章
  2. 《建筑彩画研究》——杨红 王时伟
  3. 《营造法式解读》——潘谷西
  4. 网络资料。